图片视频广播校报
图说辽师[更多]
师大人物

追记谷钢:用生命践行长征精神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04-26 12:24:02 浏览次数: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时间了’,没时间应酬,没时间照顾身体,没时间遵从医嘱多休息。对于创作,他是完全忘我的。”说起父亲,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谷东雷老师话语中满是眷念和钦佩。
拜访谷东雷老师时,他已在工作室等候多时。一张陈旧的单人沙发,一个摆放着简单茶具的方桌,几件绘画用具,挂满作品的四壁,组成了这间小小的工作室。谷东雷老师坐在方桌前,回忆起父亲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从他的讲述中,我们见到了一位心系时代、严于律己、以美育人的谷钢教授。
  
谷钢教授创作《大庆人》油画  学校供图
 
用画笔描绘时代
谷钢教授为了帮母亲养家,16岁便投身到吉林碳素厂工作,在工作之余,坚持画宣传画磨练基本功。1978年,谷钢教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这也是高考恢复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研究生。这是一个发展进步的新时代,也是被谷钢教授记录了一生的时代。
《大庆人》《子弟兵的歌声》《我们都是神枪手》等,都是谷钢教授潜心创作的党史题材艺术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大众化、时代化,让亲历那个时代的人有共鸣,这些充满恢宏气势的艺术作品反映重大历史题材,表现时代真实生活,塑造英模人物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的心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原我校美术学院副院长汪仁军曾评价《大庆人》这类题材说,“有固定命题的大型创作,就像是带着镣铐在舞蹈。”而谷钢老师把这类题材完成得既像题材本身一样艰苦卓绝,又充满了自由灵动和真挚热爱的感觉。在创作《大庆人》期间,他把国家命题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认真分析查阅资料,力求实现主题情感和个人创作风格的高度统一。越是创作这种主题和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品,越是不好把握,要时刻考虑怎样通过画来影响人、激励人和启发人。谷钢老师为了《大庆人》艺术创作,多次去旧货市场买旧阀门,穿着旧棉袄,带着狗皮帽子,摆不同造型亲身感受创作实景。当这一组形象生动、细节传神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那种立体的“铁人精神”刹那间震撼了心灵。
谈起对于时代的记录,谷东雷老师说,父亲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而创作,更多的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他愿意去图书馆翻阅大量关于创作的背景图书,愿意去记录去描绘,去将时代的每一帧浓缩于画布中。父亲在创作前进行过反复的研究和探索,画无数个画稿,从中寻觅和创造最恰当的细节表现,在对整个历史事件完整认识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幅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作品。谷钢教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种求真、求实、求美的画风令人崇敬。
 
用美和爱化育学子
“初见谷钢先生,他穿着浅蓝色T恤衫,衣领和袖口已翻卷白边,谈话间觉得好像是跟自己老父亲畅谈一般。”这是现任我校美术学院副院长齐俊生对恩师的回忆。齐俊生老师是谷钢教授带的第一届研究生,他回忆说,当时考研前拜访谷钢教授时,第一次相见,便被教授平和朴实的行为风范所触动,于是坚定了跟从这样一位美术大家潜心学习的决心。“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这是齐俊生对老师的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谷钢教授无疑是杰出的,而作为老师,他又是细腻平凡的。
 
 
谷钢教授带领学生参加写生  学校供图
 
他对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谷钢老师的育人方式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完成艺术创作。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他每次都会非常仔细地去看,很少评判,很少改画,在学生积极、探索绘画过程中很少打断,他希望学生能够自由、轻松地完成习作。这一点在谷东雷老师的口中也得到了印证,他说父亲从不以个人的审美和绘画风格干预学生的创作,而是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思想开放包容。创作思想明确,激情涌现,使全部艺术元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谷钢老师经常说,“作画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要坚持,不要因为当前流行哪种画法就改变初心。”他将美育藏于不显之中。他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于教学与实践的多种场合。教学时,他会跟着学生一起画,画着画着学生就会搬着小板凳上前去,专心致志地观摩他的笔法、设色、布局。他的画室,门从来不锁,很多学生回忆起谷钢老师,都会提到,他常常是早上带着饭进画室,安安静静地画上一天,有时投入地连饭也顾不上吃,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即便后来已是古稀之年,谷钢老师依旧坚持每日去画室作画。
外出写生时,每到一处,他与学生同吃同住。学生李鑫回忆,有时清晨他们才刚刚起床,就发现谷钢老师早已完成了他当天的第一幅写生作品。去云南丽江写生时,谷钢老师因高原反应彻夜未眠,却仍然坚持在玉龙雪山脚下野外作画,后来疲倦不堪地倒在冰冷的红土地上沉沉入睡。提起这些往事,学生们无不唏嘘感慨:“老师已经年迈七十,医生让他必须静养,但是他仍坚持着 ,答辩当天一大早老师就来了,他面色十分苍白,上楼梯都非常吃力,仍然坚持听了一上午的毕业答辩,给每一位学生写完批语,下午又去参加大连市美协会议,病倒了抢救过来又继续投身绘画,那种发自内心的惭愧和敬佩,我至今无法忘怀谷老师的勤奋敬业无时无刻不鞭策激励着我们的人生。”他有治学严谨的一贯性,也有平和温暖的天性。
齐俊生老师出第一本书时,曾邀请谷钢老师作序,谷钢老师让儿子转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装的手写的序,过了几天又让他返回给谷东雷,说需要修改,结果只改了一个字。只改了一个字 ,这是谷钢教授对学生的严谨负责,更是对艺术和文字的敬重。
还有一次,一个春节前的冬日下午,谷老师来到画室,找到自己的学生,从衣兜里拿出一张扯破的报纸,说:“我在家看报纸,看到这个动势你正好能用上,就是扯破的时候才发现。”那时谷老师得了重感冒,在家养病已近十天,清瘦了很多,走路都是晃的,说话还带着伤风的鼻音。来送这张薄薄的报纸,只是因为此前学生曾就人物动势的问题向他请教。他翻阅报纸偶然得到这处信息,想着学生或许能用到,便特意送了过来。
 
谷钢教授指导学生绘画 学校供图
在创作风景画时,谷钢老师也曾因为一个石头的摆放位置,与学生讨论了近两个小时。这样的谷钢老师在学生心中常常是严谨甚至威严的,但其实,他也有温暖可爱的一面。在西湖取景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夕阳洒下温暖的余晖,将他笼罩在一片祥和慈蔼之中。学生们走过去围在他身边,他便拿出巧克力与他们分享,亲切柔和地讲述着他年轻时的故事。学生回忆说,那天的谷钢老师,更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而他们,就像一群围在爷爷身边听故事的小孩子。
 
用生命践行长征精神
谷钢老师一生为时代和艺术执著追求,考察创作从未停息,古稀之年仍然身体力行,不辞奔波之苦。考察过程中,谷老师除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尤其让人动容。谷老师一次勃然大怒,是他去一处历史遗迹考察时,看到遗迹周围大面积用地开发为游客捐香火钱之地,顿时震怒,气的发抖。一为土地浪费之痛心,一为历史遗迹环境破坏而惋惜。作为画家,谷老师从未置身事外,而是时刻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谷东雷回忆说,父亲对自己的工作很有规划,常常把半年以内的画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本计划再画一幅百团大战、军事博物馆等。他的创作欲望正盛,想要完成的画作还有很多,他的工作量是一种长征,大画面的创作也正是一种长征精神,每一幅巨作都是在苦心经营。
谷钢老师在晚期创作过程中,其实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完成那些巨幅创作,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盛夏酷暑,他依然早早地就在画室潜心创作,画室里又热又潮,但他却心如止水,脑海里只有未完成的画卷。但或许他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以更好地完成艺术追求,在2016年的夏天,他倒在了未完成的《红军长征到陕北》画作旁,以这种终其一生只为一事的方式永远地离开了。
 
未完成的《红军长征到陕北》  学校供图
久久伫立于谷钢老师的遗作前,感受那些鸿篇巨制中所跳动的时代脉搏,感受不同题材和不同人物的画作中所凝结的真与善、美与爱,斯人之博大心胸、弘毅品格、敏锐眼光与诚恳心性便呼之欲出了。他用长征一样不怕苦不怕累、永葆信心和希望的精神走完一生,以美育人,以时代描绘为己任,也许就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
谷钢精神就是我们党培养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谱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他的学生们都说跟谷老师学习的这些年,对今后一辈子的生活工作都是一个指引,他的大部分学生现今都在高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们绘画作品都吸收了谷老师的教诲,永远跟党走这是最重要的。通过绘画去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马明菲)
 
画作《毛泽东在延安》   学校供图

 

本文已发布在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1-04-26 09:58)